索引号: | bxmzzzxrmzf-2019-00631 | 发布机构: | 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信息名称: | 儿童发热健康知识宣教 | 主题分类: | 医疗机构 |
发布日期: | 2019-04-12 | 成文日期: | 2019-04-12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儿童发热健康知识宣教
发热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是儿科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很多家长最为紧张和担心的问题,家长对于发热,可能存在一些疑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宝宝发热的一些常识。
小儿正常的体温:
正常的小儿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活动、劳动或者进餐后体温也可略有升高。小儿正常腋下温度为36-37.3℃,腋下温度超过37.4℃,可视为发热。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发热的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超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而儿科又以前者最为常见。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也是孩子增强免疫力的过程。当机体收到病原菌的感染时,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便开始了工作,产生对抗病原菌的抗体,增强人体清除毒素的活力,期间最早出现的抵抗便是发热,在体温38℃时机体杀灭病原菌的能力最强,这些免疫反应对儿童身体是有益的。发热就用退热药不利于小儿免疫功能的建立。当然发热也会对机体造成伤害,特别是高热可引起患儿身体不适,烦躁,食欲减退,所以持续高热时需要使用退热药。
发热宝宝的护理措施:
注意穿衣适量:如果宝宝手足温热,且皮肤有汗,需要适量减少衣物,加快热气散发。如果宝宝发冷寒战,则应适当增加衣物,做好保暖,直到不发冷为止。
饮食护理 :发热时宝宝身体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更多的水分,促进排尿,带走热量及机体产生的代谢产物。这个时候需要多饮温水,促进排汗。发热时宝宝胃肠道功能减弱,应给予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饮食。
发热宝宝物理降温措施:温水擦拭身体,擦拭部位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避免擦拭腹部及前胸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儿处于发冷寒战时,应禁止物理降温。小婴儿可以使用头枕冷水袋,或者用退热贴代替,一般需4-6小时更换1次。
发热宝宝药物降温:当小儿体温超过38.5℃时需使用儿童退热药。常用的儿童退热药有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两种,可选择口服或者栓剂,两种退热药可以交替使用,同一种成分的退热药4-6小时可重复一次,但24小时最好不要超过4次。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就医:
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体温超过37.5℃,都应及时就医。任何年龄段:发热超过3天;或者出现精神状态差,面色青紫或者苍白,呼吸急促,呻吟,频繁呕吐,腹胀;口服退热药1小时以上体温仍高于39℃;出现发热抽搐;发热并且出现皮疹;存在基础疾病的儿童: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呼吸道疾病,肿瘤,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以上情况均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