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站群

县区政府站群

  • 手机版
  • 无障碍版无障碍版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政务要闻> 详细内容

我县打出精准脱贫“组合拳”

来源:本溪县报 发布时间:2016-08-11 08:36:27 浏览次数: 【字体:

    在草河掌镇瓦坊村铜铁沟最深处,花木繁盛,成群的蜜蜂在其间采粉酿蜜,这个“甜蜜”产业是镇党委扶持的扶贫项目,由村里示范养殖,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南甸镇小峪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武兴农牧场研究出的“企业+贫困户”的订单式脱贫模式,让50个贫困户年底可获得固定利润800元……今年以来,按照“全域扶贫、模范引领、示范先行、彰显特色”的扶贫思路,我县积极探索符合本县实际、注重贫困户增收的脱贫之路,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精准发力。

    贫困户建档变“粗放”为“精准”。精准识别贫困户既是精准脱贫的基础,也是解决“扶持谁”的关键。为精准摸清贫困情况,我县开展了贫困户建档立卡登记工作,经过层层比对筛查,完成了国家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回头看”工作,最后确定国家标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为4511户8453人,扶贫对象得到精确识别。今年我县将完成1399户2860人的脱贫和四个省级贫困村销号工作。省扶贫专项资金切块下达我县394.9万元,我县按照各乡镇脱贫人口任务数,资金已下摆到各乡镇,为各乡镇能够顺利完成2016年脱贫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县已经完成了2016年脱贫项目的省市申报工作,脱贫项目正在实施中。

    包村包户变“被动”为“主动”。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政奎定点帮扶我县精准脱贫工作,刘政奎积极对接省直帮扶单位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员会、省水利勘探设计研究院、中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到我县指导扶贫工作,形成了“帮村带镇助县”的格局。针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48家市级帮扶单位与我县42个行政村结“穷亲”,同时市委派驻贫困村驻村工作队11个、驻村帮扶干部33人,入驻我县11个省级贫困村,实现省级贫困村帮扶全覆盖,完成省级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的一帮一工作目标。各驻村工作队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群力群策,精准脱贫,定点帮扶工作得到高效实施。

    脱贫方式变“输血”为“造血”。根据“五个一批”精准分类的要求,2016年我县计划通过产业脱贫1209户2445人,危房改造脱贫120户264人,民政低保兜底70户151人。产业脱贫现已成为我县精准脱贫的主要方式,这其中包括驻村单位辽宁省水利勘察设计院投资160万元建设的草河口生猪养殖基地项目;碱厂镇民主村驻村单位市政协投入100余万元帮扶的养猪项目建设;南甸镇小峪村由武兴农牧场进行大户带动脱贫,协议已签订,种植管理正在进行。

    目前,我县金融扶贫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县政府投入资金600余万元与金融机构签订框架协议,贷款放大出10倍资金,协调各乡镇脱贫产业项目的开展,支持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同时政府承担50%扶贫贴息贷款。目前正在制定金融扶贫贷款方案。

    扶贫力量变“分散”为“整体”。整合全县各部门力量共同发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资源优势,截至目前,我县共整合资金6300万元用于精准脱贫工作。县移民局计划安排移民资金671万元用于移民中的贫困人口基础设施和生产开发工作;县交通局计划投资5451万元对11个省级贫困村的22公里道路和桥涵进行修建;县水务局安排资金65.4万元对全县11个省级贫困村的水源地、打井、供水情况进行投资;县城建局计划投资150万元优先对我县120户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危房改造户进行C、D级危房改造;县民政部门对建档立卡中的低保户、五保户进行再识别,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模式;县卫计部门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县残联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残疾人给予产业帮扶;县妇联利用妇女小额贷款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妇女积极予以扶持。同时我县积极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我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企帮村、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力争用3年时间,发动民营企业帮助贫困村完成脱贫任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