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站群

县区政府站群

  • 手机版
  • 无障碍版无障碍版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政务要闻> 详细内容

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为振兴发展凝心铸魂 ——“本溪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报道之五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8 09:04:07 浏览次数: 【字体:

  文化赋能

  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溪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始终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守正创新、攻坚克难中焕发新气象,为推动本溪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有力舆论支持、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条件。

  坚持高举旗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创新实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十学工程”,推动“关键少数”的学习由“软要求”变成“硬任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学习频次,示范引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全市各级各类媒体持续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等专题专栏,推出系列评论言论和重磅报道。充分发挥全市四级理论宣讲体系作用,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基层理论宣讲,扎实推进“六进”宣讲活动。仅近5年来,全市理论宣讲共计3.8万余场,受众249万人次。

  坚持凝心聚力,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围绕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五大主题,推出一大批重要报道、文艺精品、融媒体产品。聚焦喜迎党的二十大,组织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等重大主题采访。围绕我市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五个本溪”和战“疫”宣传、开展“六个年”活动等,强化权威信息发布,全面展现新时代本溪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大场景。

  坚持成风化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姓宣讲活动,持续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等系列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重走抗联路”精品红色教育实践品牌。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成立本溪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全市已有注册志愿者23.6万人、团队918个。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并实现全覆盖,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坚持为民惠民靠民,掀起全民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热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建为民”,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本溪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本溪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工作方案》,全面实施 12 项重点工程,不断深化“四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开设“创城曝光台”“创城热线”,积极解决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环境卫生、非法小广告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市民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扎实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举办枫叶节等大型活动,进一步提升本溪美誉度。

  市委网信办:

  持续营造健康向上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网信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全面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依法管网治网,网信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网络生态更加清朗、网络安全屏障更加坚实,为本溪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网上舆论支撑和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

  不断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让互联网“管得顺心”。十年来,我市逐步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的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全市“一盘棋”“一张网”的网信工作格局不断巩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网信领域政策支撑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深入贯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压实政治责任、领导责任,推动党管互联网真正落到实处。

  持续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让互联网“看得舒心”。十年来,我市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思想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开辟设置各类专题专栏 110 余个,让党的创新理论上网上云,更加深入人心;聚焦重大主题和时间节点,丰富网上内容供给,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网络宣传活动形成声势;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创作生产了一大批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络产品、精 品,让本溪的故事传播得更广、本溪的声音传播得更远,凝聚起推动本溪振兴发展的磅礴精神力量。

  扎实推进网络生态治理,让互联网“上得安心”。十年来,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00 余条,“饭圈”乱象、网络“黑公关”等30余个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整治;坚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解民意的窗口,推动线上问题线下解决,及时回应百姓诉求,网上群众路线走得更深更实;加强统筹协调,全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严厉打击造谣传谣等网上违法违规行为,关停违法违规网站、账号 400 余个,有力有效营造了清朗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

  全力筑牢网络安全屏障,让互联网“用得放心”。十年来,扎实推进全市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体系,强化金融、能 源、通信、交通等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持续开展网络安全检查、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演练、网络安全攻防等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全市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大力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越来越多网民参与其中、共享成果。“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市文旅局:

  文旅融合创造新亮点

  十年来,全市文旅系统以人民需求为目标,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文旅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迈上了新台阶,创造了新亮点。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文化供给标准化、均等化、品质化。创排了音乐舞蹈史诗《人民不会忘记》、现代评剧《中秋泪》、话剧《与你同在》 等 5 部大型舞台艺术精品,分获国家和省级奖项并完成公演40余场,将更多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奉献给山城百姓;新建 374 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35 个标准化文化广场,遍布城乡社区村镇的文化设施,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广泛实施“文化进万家”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戏曲进乡村”“非遗进社区”“百姓联动大舞台”等文化惠民工程,年均开展活动100场以上,实现了公益文化服务全域覆盖。

  依托本溪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坚持以打造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目标,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本溪水洞集团公司、五女山旅游集团先后成立,龙头引领效应逐步显现,水洞最大年接待游客量突破 130 万人次,五女山突破 60 万人次;全面引入社会资本,旅游产业规模大幅升级,十年间,全市落地建成 5000 万元以上文旅重点项目34个,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全市A级景区总量由2012年的16家增加到51家;“旅游+”和“+旅游”创新模式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以花溪沐枫雪温泉小镇、小市一庄、本溪大峡谷等为代表的一批生态观光 、冰雪运动、温泉康养、红色研学、乡村旅游融合项目投入运营,推动我市旅游产业走进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十年,全市旅游收入年均增长超过 10%,旅游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效应还在持续增长。

  市文联:

  精品奉献人民 明德引领风尚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文联充分发挥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等基本职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组织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推出大量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凝聚振兴发展精神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焦重大主题和历史节点,成功举办了系列文艺展演、展览展示活动。聚焦庆祝建党 100 周年等主题主线,以线上线下融合并举的方式,开展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曲艺等文艺创作及系列展演展览,以多种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宣传本溪生态之美、历史人文之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时代城市精神风貌,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凝聚了振兴发展正能量。

  聚焦文艺精品创作,推出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实施“四大战略”、建设“五个本溪”,聚焦工业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具有本溪特色的文化题材,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以鲜明的时代性和较高的艺术水准,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力作。十年来,以项目扶持推出更多优秀作品,文学创作硕果累累,多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和辽宁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出版《往事如铁》 《天蓝兰 水清青》《本溪农脉》等报告文学、长篇小说、散文集等百余部,深受公众好评。组织唱响本溪主题歌曲创作,音乐作品《平凡时光》《与我同行》《有爱才有奇迹》等被新华网、人民网、网易、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体现“美丽本溪”近百幅摄影作品登陆“学习强国”平台。以多样的传播方式,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本溪故事,提升本溪城市的影响力、城市文化的传播力。

  文艺工作坚持紧随时代、弘扬正道、服务人民。不断强化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大力弘扬文艺界新风正气,文艺队伍建设和阵地管理得到加强,文艺生态积极向上。本溪文艺家之家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10个文艺家协会拥有市级会员近5000人,国家级、省级会员1000余人,文艺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文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极大提升。

  市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

  体育跑出“加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我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做好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取得了丰硕成果。

  全民健身“热力加速度”。我市相继把市体育馆、市体育场、本溪市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确定为公益性的全民健身场所,室外广场及各种健身器材免费向群众开放,营造出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每年都有上百万人次活跃在各大运动场馆,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体育产业跑出“活力加速度”。近十年,本溪体育产业得到有序发展,本溪承接 2011-2017赛季CBA男篮比赛,7年间见证了辽宁男篮夺取 CBA联赛总冠军的光辉历程。承接了 2013 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女子成年组篮球赛、2015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辽宁本溪赛区女子比赛等重大赛事,圆满完成赛事组织、承办、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了本溪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本溪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竞技体育人才“锻造加速度”。本溪一直秉承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宗旨,市少儿体校、田径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进入全国体校百强,先后有29人入选辽宁省队、国家队。多年来从本溪走出的运动员在国家乃至世界竞技体育舞台上争金夺银,相继培养出10位世界冠军,共有24人参加32次国际比赛、278次国内比赛,为祖国、为家乡赢得荣誉。今年,中国女足勇夺女足亚洲杯冠军,本溪运动员朱珏为夺冠作出突出贡献,获亚洲杯最佳门将称号。目前,我市正积极备战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选派运动员 700 余 人,参加22个大项,187个小项的比赛,目前完成3 个项目比赛,已取得五金两银三铜的好成绩。

  十年来,本溪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充分发挥体育在振兴发展中“强身体、鼓干劲、促振兴”的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