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三农”发展新篇章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由74.89万亩提高到77.7万亩;粮食年产量由5.4亿斤提高到6.8亿斤;全市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总面积41.6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32.98%;累计开展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28.4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由70%提高到80%;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121 家;2021 年末,全市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2万元,较2012年接近翻一番……
一组组数字,正是十年来我市“三农”发展最直观、最有力的写实;一幅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山城大地铺展开来。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我市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提高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十八大以来,共发放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36097.4万元,发放农机购置补贴4936万元,补贴机具9990台套,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同时,积极做好种植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灾害防范和生产自救能力;加强蔬菜生产信息调度,确保蔬菜产品供应;持续对全市家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实行月监测,科学引导生猪生产,推进生猪生产保供稳价。
特色农业优势发展壮大
围绕“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本溪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本溪地域优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在种植业领域重点发展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水果、优质米等特色产业,累计发放种植结构调整补贴1812.1万元。在畜牧业领域,稳定猪、鸡生产基础上,适度发展肉牛、绒山羊等草食畜牧业,围绕本溪品系绒山羊,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培育精深加工业。发挥我市中华蜂生产的传统优势,助力“甜蜜产业”发展,2021年“本溪蜂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推进
我市加强农业龙头企业队伍建设,做好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认证、监测工作,积极培育、申报省级龙头企业,保证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稳定在120 家左右,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生产标准和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值和品牌培育。目前,我市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4 家,市级产业化联合体 5 家,桓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本溪县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
农业农村改革有序推进
我市有序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创建工作,支持农村集体资产在省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挂牌交易,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参与改革的 283 个村、2039个组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280 个村完成登记赋码颁证,成立了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全市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颁发证书11.7万本,实现应颁尽颁。进一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全市累计认证家庭农场 823 个,累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063个。
农村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我市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通过实施“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周边农户”服务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培养机制,2017 年至 2021 年,累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才近千人,指导带动科技示范主体3188户次,农业科技成果主推技术的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建立了完善的以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为主的职业农民培养机制,2014年至2022年,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4432人,涵盖水稻、食用菌、绒山羊养殖等产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