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

为了大地的丰收

来源:本溪县报 发布时间:2014-06-19 16:50:10 浏览次数: 【字体:

    33年如一日,凭借对育种事业的热爱,他用执着与坚持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他就是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祁佐宽。

    1981年,祁佐宽被分配到县农科所工作,年轻的他立志要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为农业生产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玉米育种通俗地说就是研制新一代玉米品种。培育一个优良的玉米品种,往往要历经十年或十几年的试验才能实现。育种既需要复杂的脑力劳动,更离不开繁重的体力劳动。拿间苗来说,在一般人看来,不过是把多余的苗拔掉,其实不然,间苗对育种人来说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工作,特别是自交系间苗,要根据玉米长势、形态、颜色等方面进行取舍,这项工作祁佐宽要亲力亲为,在间苗时腰要弯得很低才能细致观察,有时腰弯的时间长了累了就索性跪在地上间苗,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每年三月初,玉米种子播种之前,都要对每一份玉米自交系材料及上一年组配的种子进行整理、脱粒、编号、登记。三月初的天气还非常寒冷,库房里没有取暖设施,祁佐宽一手拿着玉米穗观察、脱粒,另一只手要翻调查本做记录,戴手套不方便,经常冻得手脚不好使,实在受不了,他就把手放在嘴前哈哈气或搓搓手、跺跺脚,然后继续坚持工作。

    为了加速玉米育种的进度,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的2月末,祁佐宽都要到海南岛从事玉米新品种的加代扩繁工作。有人会想,海南那地方多好啊,但祁佐宽繁种的地方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生活条件非常简陋。几年前,当地还不通电,房子低矮,阴暗潮湿,四面透风,海南昼夜温差大,上半夜风还是湿热的,下半夜就是寒冷的凉风。现在那里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了,但也买不到菜,每顿饭只能用咸菜送饭对付。

    玉米授粉期是玉米育种的关键,此时的海南烈日炎炎,酷热难当。由于玉米的花粉存活时间仅有24个小时,散粉只在上午的9点至下午的4点之间,所以必须抢在这短暂的最佳时间内完成人工授粉。整个玉米地就象一个又闷又潮湿的桑拿室,祁佐宽从早晨不到7点下地到晚上4点多钟出地,连续七八个小时进行人工套袋授粉,经常累得两眼冒金星。忙了一天,他还得拿起调查本钻到玉米鉴定试验地里,利用4点到黑天这3个多小时对玉米的开花时间、花药颜色、花粉量等情况进行调查。在玉米地里钻来钻去,皮肤经常被玉米叶子划出一道道血口子,长期在这种条件下工作,祁佐宽患上了皮肤过敏症、日光性皮炎、腰脱等毛病。

    祁佐宽一直参加农科所承担的玉米育种课题的攻关研究,是“本玉号”系列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的主要参加者,先后选育出玉米杂交种10余个,其中“本玉9”玉米杂交新品种是我国推广种植面积超千万亩的10个品种之一,创社会效益8亿元以上,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本高4”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选育获市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获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经他主持,创新完成了“本玉13”和“本玉15”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工作,获品种专利保护权。2006年他主持完成了“本玉18”玉米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并获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一等奖,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县农科所因此成为全省众多农业科研单位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科研单位。

    祁佐宽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自然科学带头人,并先后获得过国家、省区域试验先进个人,省、市道德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省内外一些种业公司多次高薪聘请他加盟,经过认真考虑,祁佐宽婉言谢绝了。虽然目前生活并不富裕,但他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梦想总会有实现的一天,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玉米育种事业,他还要继续向前走。

 

 

    祁佐宽简介

    男,54岁,本溪县农科所玉米育种攻关课题主持人。

    祁佐宽同志从事玉米新品种育种33年来,为了玉米育种事业,他付出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他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困苦,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实践工作中。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他绝对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尊敬的农业科技人员的榜样,先后被评为辽宁省道德模范,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他主持参加选育出本玉系列玉米12个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面积已超过1.2亿亩,创社会效益10亿多元。

    由于冬季要在海南育种,多年来,他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上一个春节(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当万家团圆时,他却仍然忙碌于育种试验田里。

    很多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种子公司以高额年薪、购买高档住宅、豪华轿车等优越条件聘请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常表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组织培养了我,要把所有的技术水平都奉献给单位、献给本溪县、奉献给促进农民增收的玉米育种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