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指南

打好公文写作基本功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016年2月17日 发布时间:2016-02-18 10:15:11 浏览次数: 【字体:

 

三国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同样,在现实工作中,公文写作水平虽不易达到曹丕所言的高度,但时间久了,必会在自身能力提升、思考问题深度及解决问题方法等方面大有收获。由此,初写公文者当摒弃畏惧心理,扎实打好公文写作基本功。

一个人的本领不是天生的,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获得。初写公文者要从最基本的公文知识学起,一个一个公文类型去学习,一篇一篇文章去揣摩,不断积累、不断总结,让自己所写公文充满“灵性”,早日成为一名“大手笔”。

要学古、学今。学古便是学习古代各类经典著作,比如可以学习有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称的《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学习“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俊峭。”此外可以学习四大名著各自的写作特点等。学今,便是学习手头可以接触到的各类公文。比如单位常写的讲话稿、通知、汇报、工作总结等日用公文材料,要充分利用各种便捷手段,在网络上、写作书籍上找到好的范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要学大、学小。“大”指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认真学习研究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指导机关下发的文件,对其精神实质和意图做到深刻领会。“小”是相对于“大”而言的,指的是本层级具体的工作指导思想、部署及安排。具体来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种类非常繁多,内容更是十分丰富,初写公文者只有立足本单位、本岗位工作实际,才能突出重点,增强掌握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要学精、学杂。表面上看,“精”与“杂”是相互矛盾的,实则不然。“精”说的是自己工作单位、实际工作岗位上所常用的各类文体,比如领导讲话、函、通报等,对此应仔细揣摩,反复学习,做到将其熟记于心,甚至出口成章。“杂”则指平时注意广泛积累各种资料,诸如文学、经济、哲学、法律、历史等方面书籍,大凡遇到好的文章或语句都可以“拿来”,不断积累一座属于自己的知识宝库。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历史上有关修改的例子不胜枚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红楼梦》的问世;“一字师”故事当中的郑谷反复琢磨所作新诗,将“数枝梅”改为“一枝梅”等,都说明了修改的重要性。一是要请他人修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初写公文者,要不怕被人笑话,不怕自曝家丑,遇到身边的写作“高手”时,当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诚恳谦逊的态度,去不断请教。对于其帮助修改过的公文要认真学习改动后的妙处,不解之处还要虚心求教,直到将修改后的细节性、技巧性知识弄懂掌握为止。二是要自己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自己所写公文,要多加以否定、多用逆向思维。同时,要按照“分步”原则,先检查标题中有无文种使用不当、主要内容表述有无不清等问题,再检查正文中是否存在一文多事、内容残缺、结构混乱、语法错误、引用不当、标点符号或计量单位使用不规范等错误,最后再检查发文字号标注、密级标注、附件标注是否妥当。

同时,公文写作还应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汗水与熬夜总不会白费,成长与进步总会到来。初写公文者,要将别人“要我写”变成自己“主动写”,并持之以恒、笔耕不辍,终会“乘风破浪”,有一番作为。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