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工作
构建“体系化设计 层级式突破”新格局——本溪满族自治县委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本溪满族自治县委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作为全省、全市党代会常任制首批试点,本溪满族自治县十余年来从乡镇试点,直至在全县和乡镇全面推行,县委始终坚持边探索实践,边总结思考,边提高完善,逐步形成了“体系化设计,层级式突破”的工作格局,成为扩大党内民主和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以贯之,架构接力式领导体系。改革贵在深入、难在持久。本溪县委从试点工作伊始就准确地把握住核心关键,为常任制工作定调子、立规矩,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立足县情促发展不动摇”的三大原则,提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常委组织部长兼任,其他县委常委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并出台县委文件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十年探索,十年发展,期间经历了3任县委书记、4任组织部长的更迭,凝结了历届县委班子的心血,常任制试点工作雷打不动、风雨无阻,一以贯之的领导体系确保了常任制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兼收并蓄,拓展开放式发展路径。本溪县委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求真务实、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本溪满族自治县代表大会常任制度》为主,代表提案和意见建议、闭会期间活动、服务保障等制度为辅的“1+3+X”制度体系,坚持以实践为准绳,走开放式探索之路,吐故纳新不断总结完善。10年来“六出东北”“三下江南”,学习考察的足迹遍及浙江、湖南、四川、广东等9省12个市县区,对各地的先进经验实行“高位嫁接、本土培育、创新突破”,在不断消化吸收、创新发展后,年会权效应用、代表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目前,本溪县已制定出台常任制8个方面的基本制度和以《中共本溪满族自治县委工作规则》为主的15项补充细则,体系建设朝着精细化、标准化方向阔步前进。
确权提效,强化科学化决策机制。党代会是党内民主决策的主阵地,本溪县委紧紧抓住党代会权效应用的特点,在深度上做文章,在落实上求实效,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确定年会主题,使每年的年会都各具特色,内容也更加丰富,代表能够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2008年以来,本溪县党代会年会先后通过了县委《关于创建全国百强县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诚信满乡”的实施意见》等重大决策,逐步形成了建设“工业强县、旅游大县、农业特产县”的县域发展目标,为全县“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县委先后制定出台了村干部“一定三有”保障机制、农村“四议一审两公开”“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等多项创新举措,集中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
多方联动,搭建一体化履职平台。党代会、党代表和党员群众三者是有机整体,只有三方联动一盘棋才能促进党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县委创新实施基层党建工作向党代会述职制度,36个县委直属党(工)委在县党代会年会上向党代表汇报年度党建工作情况,接受民主评议,既充分保障了党代表的民主监督职能,又充分调动了基层党(工)委的工作热情。为进一步拓宽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渠道,全县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员活动场所建立了148个“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此外,还建立了5个党代表个人工作室,1315名县乡党代表采取轮值制,定期到工作室开展调研、接待等工作。搭建四级党群联系网络,同时,强化代表的考核管理实行“分类积分、量化考核”,科学的监管手段有效激活了党代表作用发挥的内在动力,仅2013年全县各级党代表就接待党员群众1879人次,征集意见建议210条,办结回复率95%以上,党代表向有关部门反馈建设性意见35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00余件。
统筹协调,提供系统化组织保障。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周密的组织、完善的保障是基础。在领导体制上,本溪县委设立党代表联络办公室,与县委组织部合署办公,配置专人负责常任制日常具体工作,并将常任制试点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定期拨付。在工作布局上,自2009年起,全县11个乡镇全面实行常任制,并设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县乡同步、立体覆盖的渠道体系初步建成,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在统筹推进上,严格落实责任制,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县委常委带头,按工作分工每人联系1个乡镇、1个代表团,定期参加乡镇年会、代表团活动,与广大党员一起民主协商、共谋发展,全县上下政治氛围焕然一新,基层组织呈现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