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恳谈制让荒沟村变“金沟”
图为荒沟村的田间地头随处都是恳谈会“会场”。
遇事召开恳谈会,已成为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荒沟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的惯例。
太阳快落山了,忙了一天的村民撂下碗筷就忙不迭地往绿野蔬菜合作社聚拢。眼下正值农忙季节,好多打紧的事大伙得在今天的恳谈会上说说。
“我今天说点环保的事。能不能想想办法,把垃圾清运的间隔缩短啊? ”恳谈会刚开始,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李兴国就率先发言。村主任孟凡俊在本子上记下李兴国反映的问题,紧接着在上面打了个记号。 “希望给俺们引进点紧俏品种,有好东西才能卖上好价钱,大家伙说是不是这个理? ”“我希望6点半的党课多教教俺们怎么才能把步子踩到点儿上,在发展经济上干出点名堂来。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村干部不时就细节问题插话,并在本子上记下村民的意见和诉求。
村党支部通过建立恳谈制度,采取随机约谈、上门访谈、专题恳谈、民情恳谈等方式,让村民和党组织零距离接触。活动开展以来,荒沟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民的难事有人帮助解决,群众的愿望党员干部记在心上,村民致富能力普遍提高,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的荒沟村已成为让十里八村眼热的“金沟村”。
走在荒沟村整洁的村路上,望着错落有致的民居,听着村委会活动室里老翁对弈的笑声,还有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的歌舞声,村民无不感叹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贫困迈向小康,从愚昧走向文明,荒沟村经历了既步履维艰又收获颇丰的3年,完成了强村富民的“三级跳”。
几年前,荒沟村不仅因“荒”出名,而且因“穷”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问题村。多年来,为了摘掉荒沟村的“穷帽子”,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政策、救济款物没少向这里倾斜,但直到2010年,荒沟村依然背着几十万元外债,靠“外协”资金维持基本运转。
转机发生在2011年。当年8月,针对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实际,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委聚焦经济基础薄弱、党组织软弱涣散等突出问题,在全县98个行政村中倒排10个村,拉开了第一轮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建设的序幕。
包村领导来了,县乡整顿建设指导组来了,帮扶单位来了,第一书记来了,村民代表、老党员也应邀前来,集思广益为荒沟村的发展“寻医问药”。通过广泛征求、充分吸收各方意见,找到了村两委班子的一系列“病根”。相关部门经过深入分析研究,逐一制定解决方案。而这一切,都凝聚着恳谈制的功劳。恳谈制掏出了村民心窝子里的话,查出了荒沟的病灶,找到了荒沟通往 “金沟”的金钥匙。短短3年时间,昔日的荒沟旧貌换新颜,已经成为本溪满族自治县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一面旗帜,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样板。